漳州片仔癀药业曾是A股市场公认的“常青树”,自2015年起,其营收和净利润总能以双位数增速稳步攀升。片仔癀因稀缺原料和独家品种属性,被经销商视为硬通货,自2004年起频繁提价,成为无数投资者眼中穿越周期的优质资产。
然而,第三季度报告揭示了一组刺眼的数据,彻底击碎了这份永续增长的幻想。报告显示,片仔癀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4.19亿元,同比下降12.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29亿元,同比下降20.74%。第三季度营收仅20.64亿元,同比暴跌26.28%,净利润6.87亿元,同比下滑28.82%。这是片仔癀上市十一年来首次出现营收利润双降。
自2003年上市以来,内销和外销,片仔癀系列产品终端价格累计提价超过20次。特别是2021-2022年的市场爆火期,片仔癀一度被炒至千元一粒仍供不应求。巅峰时期,在2021年7月左右,片仔癀药业总市值逼近3000亿元,成为中药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渠道库存积压、大健康新业务贡献不足10%营收,曾经支撑片仔癀增长的三大支柱全面松动。这份季报不仅是一家企业的业绩拐点,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药行业依赖稀缺性炒作和渠道囤货模式的脆弱性。在大众消费趋于理性、政策控费持续加码的当下,“药中茅台”的旧叙事已然失效,而属于它的新增长故事还未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