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刷到有人问‘3%的稳健收益去哪找’了,这不也是我每天的疑问吗?”邓慧叹了口气,手指下意识点开了手机银行里的定期存单页面。屏幕上,2020年10月存入一家大行的5万元五年期定存信息清晰可见,年利率4%,到期利息1万元。可如今,这样的高利率早已成了遥不可及的“过去式”。
人民银行近日公布的数据引发广泛市场关注:居民存款连续两个月低于季节性增幅,为今年首次。与此同时,8月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创下同期新高——证券、基金、理财等机构的存款增加,意味着银行里的居民储蓄正悄悄转向更广阔的理财市场。
近日,多名储户在接受采访后表示,在这场低利率时代的“财富保卫战”里,不同年代的人有着不同的应对之策:“50后”的谨慎、“70后”的犹豫、“80后”的平衡、“00后”的尝试,折射出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普通人,都在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财富答案。
邓慧的那张五年期银行存单是2020年秋天办的。“后悔当时没多存点,很怀念利率4%的时代。”她感叹道。如今,面对今年10月即将到期的存单,她陷入了犹豫,不知道以后如何理财合适。国有大行的五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仅1.3%——也就是说,同样存5万元五年期,现在到期只能拿3250元利息,比邓慧四年前的收益少了近7000元。
退休在家的李大爷也陷入同样的困境。今年68岁的他是个“老储户”,一直有把钱存定期的习惯。因为腿脚不便,李大爷一直倾向于在工资卡所属的银行办理业务,“不用跑网点,手机上就能操作,到期自动转存也方便”。以前5年期能有3.8%,银行还会送大米、食用油,现在别说3点多,连2%的利率都难找。目前,国有大行的1年期定存利率只有0.95%,3年期也才1.25%;民营银行倒是有利率2%左右的产品,但要么要求认购起点20万元,要么仅限特定地区购买。李大爷坦言,自己目前到期的只有10万块流动资金,根本买不了这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