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正以世界级桥梁集群为笔墨,以喀斯特山水为画纸,书写着“桥景共生”的文旅新篇。当桥梁从交通载体升级为文旅资源,从单一观景到场景拓展,再迭代为全域融合,贵州的桥旅融合经历了多次跨越式发展。早期坝陵河大桥的观光尝试,平塘大桥天空之桥服务区的“交通+服务+旅游”融合,以及即将通车的花江峡谷大桥实现“桥、景、文、旅”的深度整合,一幅幅“桥与山水共生”的多彩画卷正徐徐铺展。
这种“高桥+”的文旅新玩法,让黔贵大地上的桥梁矩阵变得“可游可赏可玩”。一座座高桥飞越两岸,成为云端上的风景线,既是跨越天堑的通道,更构筑起云端漫步、凌空观瀑、体验酷玩等沉浸式文旅场景,让贵州独特的世界级名片越擦越亮。
贵州人在一望无际的崇山峻岭间架起3万多座桥梁,让天堑变通途。千百年来,从秦开“五尺道”到汉通“西南夷”,从明代王阳明发出“飞鸟不通”的慨叹到如今万桥飞架越黔山的交通盛景,贵州实现了从“地无三尺平”到“高速平原”的华丽转身,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桥梁博物馆”。
桥,架起了贵州人的希望。贵州山高谷深,沟壑纵横,92.5%的国土面积为山地和丘陵,林立着125.8万座山头。复杂的地理地貌孕育出移步换景的自然风光和多彩绚丽的民族文化,但也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带来重重阻隔。特有的地形地貌决定了贵州公路桥梁的特色——山区峡谷桥梁,使贵州具有较完备的桥梁设计理论和独特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