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专机“锡安之翼”从特拉维夫起飞,绕开欧洲大陆18国领空,多飞600公里、耗时13小时才抵达纽约。这次行程中,随行记者和官员的人数被削减,以增加燃料携带量。
这不是内塔尼亚胡第一次绕路。他之所以选择这条被称为“逃亡航线”的轨迹,是因为国际刑事法院(ICC)去年11月对他和时任国防部长加兰特发出了逮捕令,指控他们在加沙地带犯下战争罪和反人类罪。自那时起,他在国际上的行动空间越来越小。挪威、爱尔兰、荷兰、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纷纷表态支持执行ICC的逮捕令,这意味着他不仅不能踏上这些国家的土地,甚至连从它们领空飞过都变得困难。
因此,“锡安之翼”不得不调整航线,转而向克罗地亚、意大利、法国申请许可,从这些相对“友好”的国家上空绕行。飞行距离增加了,燃油消耗自然也变大。为了减轻重量、节省燃油,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只能削减随行人员。
尽管以色列非《罗马规约》缔约国,但ICC依据“补充性管辖”原则坚持介入,认定以色列国内司法系统未能有效追责。这一裁决将内塔尼亚胡的国际活动空间压缩至极限——任何ICC缔约国理论上均有义务在其入境时实施逮捕。专机绕行表面上是一个航线技术问题,背后却交织着国际法、地缘政治、国内舆论和多边制裁的复杂网络。曾经在国际场合游刃有余的内塔尼亚胡,如今连最基本的领空通行都成了需要精密计算的政治操作。
航班追踪平台显示,专机仅穿越希腊和意大利领空,而刻意避开西班牙、荷兰等明确表态执行逮捕令的国家。即使法国已承诺不逮捕内塔尼亚胡,仍被列入规避名单。这种策略凸显了以色列对ICC法律网络的极度警惕。一旦专机因故障迫降在敌对国,内塔尼亚胡可能面临即刻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