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一则关于“巴基斯坦向美国秘密出口中国稀土”的传闻在中文网络上迅速传播。这个充满阴谋论的指控最终被证实是基于宝石样品照片与臆测之上的谣言。
当我们梳理时间线时,会发现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典型的谣言传播案例。10月11日,《亚洲时报》刊发了一篇未具名信源的报道;12日,中国自媒体开始二次创作;到13日,外交部记者会澄清时,相关话题已在社交平台疯狂传播。
从一个基本常识来看,如果巴基斯坦真有能力向美国大规模出口稀土,这倒是个值得庆祝的技术突破。然而现实是,巴基斯坦稀土储量仅占全球0.002%,其境内甚至没有工业化稀土分离厂,这一事实足以戳破所谓“巴铁背叛论”的荒谬性。
事情起源于《亚洲时报》那篇没有标注消息源的报道。这家总部位于香港的网络媒体将中国商务部9月发布的《关于优化调整稀土物项出口管制清单的公告》与巴基斯坦强行关联,忽略了中国自2015年起就建立动态调整的稀土出口管制体系的事实。
《亚洲时报》的报道手法值得关注。该媒体声称独立运营,但在2024年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中,78%引用了西方智库数据而忽略沿线国家本土信源。这种选择性取材在本次事件中再次出现,将中国正常的出口管制升级与完全无关的巴美会晤强行关联。他们采用“据消息人士透露”这类模糊表述,既规避了造假风险,又留下了想象空间,这种“灰色谣言”正是当代信息战的标准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