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此次“烟花秀事件”,不应仅仅当成一个热点事件来追逐,而应使之成为推动全社会生态意识进一步提升的契机。
10月15日,日喀则市调查核查组发布通报:经核查,烟花燃放区域山体海拔4670米至5020米,影响草地面积30.06公顷,烟花燃放1050盆,燃放时长约52秒。北京蔡国强艺术工作室在烟花秀活动中存在进入生态脆弱区的草原从事破坏草原的活动、烟花残留物粉末和塑料碎屑等清理不彻底等行为。该烟花秀活动系江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未经集体研究批准同意实施,存在违规决策问题;县委、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存在请示报告制度不落实、执法监管不到位、依法履职不力等问题。相关责任人已被追责问责,涉事工作室及赞助商也将依法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生态修复责任。
绚烂的“烟花秀”,不仅留下一地灰烬,也留下一连串思考。艺术表演不能成为破坏生态的挡箭牌,商业操作更不能挑战法律法规。此次事件虽已启动问责,但反思不应止步。通报显示,受影响草地面积达30.06公顷。尽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为局部干扰,短期直接污染及破坏程度有限,但潜在的生态风险不容忽视。此次对涉事主体的查处,依据的是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草原法等法律法规,体现出环保法律的严肃性。这也再次说明,环境保护没有法外之地,生态红线不容触碰。
环保无小事。在生态环境保护这个问题上,从来都不能掉以轻心,尤其在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雪域高原,更不能破坏生态,疏于保护。近年来,在生态保护方面,国家不断完善立法,加大执法力度。保护环境绝不是“软约束”,而是“硬杠杆”。环境保护没有法外之地,不设禁区,不留盲区。在为公众环保意识提升点赞的同时,也应进一步凝聚共识,在追求艺术之美、发展之快的同时,尤需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蓝天净土。当然,加强生态保护,并非意味着排斥一切商业活动,各方应形成共识,每一次“绽放”都以程序正义为基础,以生态安全为前提,才能真正绚烂。
没有比绿水青山更壮丽的景观,没有比生态平衡更珍贵的作品,在建设生态文明的今天,每个人都应是生态环境的守护者,大家一起努力,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