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只由美国锐联投资研究发行的中国科技股ETF在纳斯达克上市,其前十大重仓股包括阿里巴巴、腾讯控股、小米集团、宁德时代和寒武纪等中国科技巨头。多位华尔街知名投资人增持中概股,多只相关ETF资产规模飙升,其中KraneShares旗下中国海外互联网ETF规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较上半年末激增近60%。
这场由华尔街主导的做多中国科技股浪潮背后,驱动力不再是简单的“估值洼地”逻辑,而是一场深刻的认知革命。锐联集团创始人许仲翔表示,在当前时点发行专注于中国科技股的ETF,核心契机是市场热议的“DeepSeek时刻”。这一时刻让全球投资者意识到,中国科技产业已经超越传统硬件代工角色,在多个领域与全球头部玩家并行甚至局部领先,促使国际投资者重新审视中国科技公司的定位。
这场投资风向的转变根植于一场静水深流的“范式转变”。过去,国际资本视野中的中国科技公司更多与“世界工厂”、“供应链”和“模式创新”等标签相连。“DeepSeek时刻”如同一道分水岭,它是一个标志性的认知信号,让全球顶尖投资者看到中国科技产业从“跟随者”到“并行者”,甚至在部分领域成为“引领者”的角色蜕变。
前金融从业者、现深圳东风环境有限公司副总裁胡双认为,“DeepSeek时刻”是一个“节点式认知触发”,而非简单技术打破。它的力量在于资本市场、产业界与外部三方面同时发生“认知共振”。技术界和科研界看见底层算法、训练路线有颠覆潜力;产业界看到应用与降本路径变现实;国际资本看到估值空间、信心修复的可能。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青年研究员石少卿指出,支撑这一转变的具体技术创新和产业成就包括5G通信、新能源汽车与电池、高端制造与半导体、数字新基建与北斗系统、绿色能源与航天等领域。这些领域的突破彰显了中国科技产业在多个领域的并跑甚至领跑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