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秩序的瓦解,印度的外交政策已不再局限于南亚地区,而是成为具有深远影响的问题。30年来,“向东看”一直是新德里的口号,旨在将印度定位为更广阔区域的新兴力量。这一战略包括与东南亚国家联盟接触,深化印度在亚太地区机构中的影响力,并最终融入由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共同构建的“印太”框架。
这一战略逻辑清晰。亚太地区仍然是全球增长引擎。“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和“印太经济框架”下的安全对话为印度带来声望和影响力。“向东看”使印度成为制衡中国的力量,并成为该地区未来秩序的重要参与者,这让印度的西方伙伴感到安心。
然而,这一战略的光环已逐渐褪色。过去几个月,特朗普政府向印度决策者发出尖锐警告:任何未经华盛顿认可的战略倾斜都可能脆弱不堪。特朗普曾称赞印度总理莫迪是“真正的朋友”,但今年夏天却以新德里持续购买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印度出口产品征收50%的关税。这种反复无常令印度清醒认识到,印太联盟虽然能带来声望,但其回报充满不确定性,受制于美国政坛的动荡和大国竞争的不可预测性。
如果说“向东看”是战略,那么“向西看”则是引力。海湾地区为印度经济提供石油和天然气。2023年,印度与海湾地区的贸易额超过1600亿美元,远超印度与东盟的贸易额。超过900万印度人在海湾地区生活和工作,上财年向国内汇款约500亿美元。这些汇款支持学校建设、资助医院,并维持地方经济。
这种西向牵引力不仅关乎商业、能源和汇款。经济学家冯国经指出,世界正在重组为几大巨型区域:美洲区、亚太区和欧亚-中东-非洲区。对印度而言,海湾地区和非洲并非边缘延伸,而是一个新的巨型区域的一部分。印度的地理位置、港口资源及海外侨民使其在该区域具有天然优势。印度制药企业在尼日利亚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印度的信息技术服务已在肯尼亚和南非站稳脚跟,一家由政府支持的印度企业在莫桑比克投资煤矿开采。据报道,印度与非洲之间的贸易额已达约1000亿美元,并且随着基础设施联系的深化,这一数字可能还会继续攀升。印度古吉拉特邦和喀拉拉邦港口面向的是西部的阿拉伯海,而非东部的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