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奶茶泼出的闹剧,揭示了人际敏感与情绪失控的社会问题。2025年10月7日晚,在江苏省一家奶茶店内,一名白衣女子进入店铺后将整杯奶茶倒在一名正在与朋友聊天的戴帽女子头上,然后迅速逃离现场。据目击者描述,被泼女子与白衣女子并不相识。肇事女子事后声称对方在议论自己,但受害者坚决否认这一说法。
受害女子的同伴迅速追出阻拦并报警。在警方调解下,白衣女子的母亲最终出面赔偿,双方达成和解。这起事件并非孤例,类似因“臆想冒犯”而引发的冲突近年来时有发生。就在几天前,南京地铁上曾有一名女子因听到他人讨论“鸡鸣寺”而认为是在暗讽自己,进而报警并辱骂对方。2023年,天津大学三名男生因闲聊“猫屎太臭”被邻桌女生将烤鸭饭扣在头上,对方声称他们“侮辱小动物”。
这些事件呈现出高度相似的特点:施暴者都习惯性将无关信息与自身绑定,陷入“他人皆在针对我”的臆想,并跳过求证环节直接采取攻击性行为。心理专家分析认为,这类行为可能与“感知偏差”及“现实去抑制效应”相关。部分个体存在敏感型人格特质,容易将中性信息赋予负面含义,形成“敌意归因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