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虽然百年历程只是故宫历史的一小部分,但意义非凡。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将昔日帝王居住的宫苑禁地变为平民百姓可以自由出入的场所,清宫旧藏为人民所共有共享,这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文化演变的重要标志。
故宫博物院的独特之处在于“宫”与“院”的合一,使其成为一座兼具宫廷史迹、古代建筑、古代艺术和清宫藏书档案几大特性的博物馆。它不仅是艺术博物馆、建筑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宫廷文化博物馆,还符合国际公认的“原址保护”和“原状陈列”原则。
故宫博物院有着不平凡的历史。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了防止日寇劫毁,故宫博物院的1.3万多箱文物精品向南方迁移及西南疏散,历经十年辗转,这批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保存。故宫文物南迁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一部分,体现了全民族抗战的精神,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伟大贡献。
故宫博物院在百年历程中积累了深厚底蕴,形成了独特的理念和品格。这种精神的核心是对国宝的珍视,源于对文物保护意义和责任的深刻认识。无数故宫工作者的努力和奉献展现了中国人可贵的精气神和历史感。
进入21世纪后,故宫博物院对故宫价值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认识到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故宫不仅包括古建筑和可移动文物,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件文物、每一处建筑都共同构成了历史文化长卷。这种文化整体性成为故宫学方法论的基础,强调从整体角度评估故宫的价值,防止文物研究的“碎片化”。
故宫博物院自成立以来就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各国元首和普通游客通过参观故宫了解中国文化,感受中国人对文化遗产的态度和保护成就。故宫博物院因此成为文明对话的重要舞台。
李煜瀛先生在1929年故宫博物院成立4周年的讲演中提到,故宫应成为一个“活故宫”,坚持一个“公”字,不断创新和发展。如今,故宫博物院正努力成为国际一流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领者,以及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文化会客厅。
随着一代代故宫人的不懈努力,故宫作为中国和世界的伟大文化遗产,将继续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