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商务部宣布对从美国进口的一些模拟芯片进行反倾销调查。许多人可能对“模拟芯片”感到陌生,它与常见的电脑CPU、手机处理器有何不同?为何需要国家层面的关注?
其实,这件事看似专业性强,但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背后是一场关乎国家科技命脉的产业升级战。我们生活中的声音变化、温度升降、汽车加速等都是连续的模拟信号。而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只认识0和1的数字信号。模拟芯片作为“翻译官”,负责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或将数字信号转换回模拟信号。
模拟芯片主要分为两大类:电源管理芯片(PMIC)和信号链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类似于电力调度中心,确保设备各部件获得合适的电力。例如,手机电池提供固定电压,但屏幕、处理器等需要不同电压,电源管理芯片负责精细分配。这个市场巨大,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486亿美元,新能源汽车是主要增长动力。传统燃油车需5到10颗电源管理芯片,而电动汽车则需80到85颗。过去,这块市场被美国德州仪器、亚德诺和德国英飞凌主导,国内企业如圣邦股份、杰华特在消费电子领域取得一定成绩,但在汽车级市场话语权较弱。
另一类是信号链芯片,负责将外界的光线、声音、温度等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技术门槛高,尤其在5G基站、医疗设备等领域。全球市场同样由美国公司主导。国内企业如思瑞浦和纳芯微采取务实策略,先从技术相对成熟、市场需求大的细分领域入手。例如,纳芯微瞄准新能源汽车的数字隔离芯片,市场份额已超过15%。思瑞浦则研发高速数据转换器,目标是在AI信号链市场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