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iPhone 17系列全球首发,中国市场的热情远超海外。据最新数据,国内预约量已突破700万大关,创下苹果近年新高。知乎热榜持续被“120Hz高刷屏”和“散热黑科技”等话题占据,用户对标准版首次标配高刷屏的升级尤为兴奋。而海外社交平台虽有关注,却鲜见现象级讨论,外媒报道多聚焦于“新配色”和“电池短板”等细节。反差之下,中国果粉的热情更加明显——这一次,苹果似乎更懂东方市场。
在欧美市场,iPhone 17遭遇冷遇。主要问题在于定价与续航:Pro版起售价高达799美元(约5800元),但电池容量仅3000mAh出头,外媒嘲讽其“妥妥用一天”的说法宛如“复刻乔布斯时代的老梗”。轻薄款iPhone 17 Air厚度仅5.5mm、重145g,取消了实体卡槽(仅支持eSIM)且电池容量仅为2900mAh,被批评为“牺牲实用性换轻薄”。同期华为Mate 70系列在欧洲推出卫星通信和三折屏创新,进一步分流了关注。
同一款手机,中外反响差异巨大,关键在于苹果对中国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标准版首次配备120Hz高刷屏和3600mAh电池,终结了“低人一等”的吐槽;Pro版升级液冷散热,解决了游戏党“烫手山芋”的痛点——这些正是国产旗舰的核心卖点。此外,177g轻薄机身加上40W快充(虽然不及国产百瓦但已是苹果最快),满足了用户对“手感与续航平衡”的需求。加之A19芯片性能稳居顶流,中国消费者自然愿意为这款“水桶机”买单。
iPhone 17在不同市场的表现反映了市场偏好与产品策略之间的错位。当国产手机不断追求参数时,苹果通过“精准刀法”切中了中国用户的痛点。这份“本地化智慧”你是否认同?留言区聊聊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