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声明,表示愿意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直接会晤,即便普京尚未同意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对话。这一表态打破了白宫此前设定的会谈前提,将泽连斯基推入前所未有的外交困境,揭示了大国博弈的残酷现实。特朗普单方面取消了“普京需先会晤泽连斯基”的条件,直接向克里姆林宫伸出橄榄枝。普京迅速回应,双方已就会晤地点达成一致,计划下周举行。然而,当美方特使提出三方会晤时,俄方避而不谈,坚持优先普特会。特朗普此举旨在迅速止战,但也未放弃对俄施压,甚至考虑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印度加征关税,并威胁二级制裁。这使得泽连斯基及其欧洲盟友深感忧虑,担心乌克兰在谈判中被边缘化,其国家命运可能在未经其直接参与下被大国决定。
泽连斯基的焦虑不仅限于外交桌上的失语。特朗普态度的转变加剧了乌克兰被“西方”作为棋子、被“和平”谈判边缘化的深层恐惧。乌克兰外长瑟比加甚至提议制裁中印,这种近乎孤注一掷的姿态反映了基辅在西方援助疲软、战场胶着下的绝望。乌克兰财政军费吃紧,西方援助已大幅削减,部分民众担忧被西方抛弃,甚至出现“美国背叛我们”的声音。乌克兰国土防御部队司令部征兵办副主任伊戈尔·什瓦卡中校提出的“5岁备战论”,尽管极端,却也揭示了乌克兰在人力枯竭、被逼入绝境时的无奈与悲凉。
普京的坚持是一场深思熟虑的心理攻势,根本性否定乌克兰主权地位。他选择绕过泽连斯基,直接与特朗普对话,旨在将乌克兰问题“双边化”,将其降格为美俄博弈的“客体”。普京曾公开宣布“泽连斯基政权非法”,挑战泽连斯基个人及乌克兰国家主权。俄罗斯在战场上的稳步推进和经济韧性支撑了普京的长期消耗战策略。他试图通过直接与美国对话,分化西方内部团结,瓦解其长期援助意愿。俄罗斯深知,欧洲已经为乌克兰耗费巨资,胜利希望渺茫,这可能导致一些欧洲国家考虑妥协,甚至接受乌克兰部分领土被“暂时占领”的现实。普京利用特朗普的实用主义和西方内部裂痕,为俄罗斯争取最大战略利益。
这场权力牌局不仅是泽连斯基与普京之间的较量,更是地缘政治格局下小国求生与大国博弈的残酷缩影。乌克兰的未来在两大强权之间摇摆,其主权和民众的牺牲成为大国交易的筹码。乌克兰的悲剧警示世人,在大国权力游戏中,小国的自主与尊严唯有浴血抗争才能赢得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