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跨境金融活动中的使用取得积极进展。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与交通银行联合发布的《跨境人民币观察》季度报告显示,跨境人民币呈现出企业广泛参与、使用场景多元、使用动机积极等亮点。然而,外部因素影响较大、风险对冲工具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
12月7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和交通银行主办的“《跨境人民币观察》第三季度问卷成果展示与交流会”上,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及中国企业加速出海,将促进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数字人民币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应积极推动其生态建设。
货币是金融体系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宏观治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在中国当前复杂的国际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环节,对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保障经济金融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会上发布的《跨境人民币观察报告(2024年第三季度)》显示,2024年三季度,超过60%的受访企业开展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50%以上的企业进行了人民币外汇交易。与前两季度相比,三季度受访企业更多考虑“现金管理”和“收益可观”两个因素,表明企业对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的实用性和效益有了更深的认识。
研究发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使用扩展至第三方。约40%的受访企业在与第三国企业的往来中使用人民币结算,反映出全球企业对于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交易的接受度和意愿正在增强。
今年以来,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预期反复调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世界经济增长动能放缓。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副总经理鄂永健认为,未来全球贸易及投资活动还将承压,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整体外部环境也会受到影响。但从中长期看,人民币国际化机遇多于挑战。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扩张,企业需要更为多元化和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来支持其海外业务,包括跨境结算、外汇管理和风险对冲等。这不仅促进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也为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了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