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5年1月起,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修订后的M1包括流通中货币(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此前有观点认为,货币市场基金可随时提取用于支付也可考虑纳入M1统计,但此次修订并未将此类产品纳入。
综合市场分析来看,部分理财产品和货币市场基金实时支取存在限额,全额纳入M1统计可能不准确。新口径M1与当前经济基本面更贴切,预计2025年新口径M1增速较2024年有所回升。
对于M1口径调整,市场早有预期。今年6月,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陆家嘴金融论坛上曾提出,个人活期存款以及一些流动性很高甚至直接有支付功能的金融产品需要研究纳入M1统计范围,以更好反映货币供应的真实情况。然而,此次修订规则并未落实现管类产品的合并统计。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主要原因是理论依据不足和实操难度较大。目前以货基为代表的现管类产品中仍有大量份额由商业银行等机构资金持有,其投资目的主要出于配置需求,并不会在实体经济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中快速流通,本身并不符合M1的定义。同时,货币基金和现金理财仅支持单日1万元额度的赎回上限,流动性实际劣后于现金和活期存款。
光大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旭表示,一般而言,M1对应于货币的交换媒介功能,需要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当前主流的现金管理类产品中,流动性差异较大,有些产品可以在限额下实时到账,有些则需要T+N日到账,这需要分类讨论。T+N日到账的流动性相对较弱,不宜纳入M1统计。可做到实时到账的现金管理类产品一般都有快速赎回的限额,对整个居民部门而言,其所对应的快速赎回限额在当前技术条件下难以准确统计,这是本次没有将该部分产品纳入M1统计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