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意代表“大罢免”于26日进行首轮投票,国民党成功守住了全部24个席次,实现了对民进党的全面压制。这次投票结果反映了民进党推动的“大罢免”注定以失败告终。
在这场“大罢免”中,赖清德作为民进党的头号责任人,其自诩为“务实‘台独’工作者”的立场引起了广泛争议。蔡英文在“大罢免”失败后公开表示支持赖清德与执政团队,这实际上是在暗示赖清德是此次失败的主要原因。
赖清德及其所代表的民进党“急独势力”在这次“大罢免”中败在了多个方面。首先,他们试图通过“大罢免”颠覆2024年初台湾地区选举形成的岛内政治格局,但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台湾民众的真实意愿,实质上是“假民主、真独裁”。其次,赖清德误判了岛内民意走向,激怒了中间选民。他在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仅以40%的得票率勉强胜出,这主要是因为对手不团结,而非主流民意支持他。再次,赖清德的政策激化了政党恶斗,迫使“蓝白不得不合”,并加剧了民间撕裂,“反中抹红”牌失灵。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民进党在“大罢免”中的惨败。
这场“大罢免”的失败将给台湾政局带来新的变数。赖清德的政治生命可能因此加速终结,但他可能会采取更激进的措施,使岛内局势进一步复杂化和冲突公开化。民进党内部矛盾也将更加尖锐,赖清德如何处理党内分歧将考验他的领导能力。此外,美国因素也可能很快显现,特朗普政府可能会重新施加压力。在野力量则会乘胜追击,加强“蓝白合”合作,清算赖清德及民进党当局,并推动两岸政策转向。
台湾的政治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明年的县市长选举将成为一个重要观察窗口,赖清德能否整合民进党与在野力量展开新一轮博弈,在野力量能否团结一致,都将影响未来的台湾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