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春的抗疫打得如此艰苦,经济代价如此之大,我们一定要高度珍惜它们和全国连带付出争取来的宝贵时间,真正与时俱进地探索动态清零的新方法新工具。
大家的普遍担心是现实的:费这么大力气清零了,但奥密克戎的传播力这么强又这么隐蔽,再出现新的大面积感染怎么办?没完没了封城总不是办法吧?
所以,我们首先要总结上海和吉林形成大规模传播的教训,更新科学决策的依据,尽量避免再出现这种规模的遭遇战。但鉴于对抗奥密克戎的斗争将是长期的,我们还必须做得更多。
上海和吉林形成大范围感染,但死亡和重症极少是个强烈信息,验证了中国疫苗防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性。我们必须加快疫苗接种,尽量形成疫苗加强针的全覆盖。必须说,这项工作迄今没完成是令人遗憾的。无医学上正当理由拒绝接种的应当受到更多、包括每个人都应配合防控道义上的规劝。
要紧急推进国产治疗新冠肺炎特效药的研制和审批上市,不能再拖了。中国人都吃辉瑞的,从长远看这不现实。另外,检测手段要更新、便捷化,使密集抽查和在家中自检成为可能。
还有,不能放弃阳性轻症、无症状以及密接居家隔离的尝试。把集中隔离和建方舱医院占用的大量资源进行转化,用来监督落实居家隔离,使每一例居家隔离都执行到位,应是经过努力完全做得到的。
还要加强社会基层动员应对紧急事态的能力,基层组织的带动作用和志愿者队伍的筹建上场在需要时能够爆发出来。
如果这些方向都能推进,防疫的面貌就会发生一些变化,人们的认识会跟着变化,对这种病的恐惧将减少,城市做封控决策的社会环境也会善变。数据将进一步积累,如果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个别化成为稳定趋势,国家调整防疫方式就将获得宽裕的空间。
我相信,中国不太可能出现从严格防控中某一天突然宣布“放开”的那一幕。动态清零路线没有错,它会随着医学手段的进步和防疫经验的积累不断延展,以变应变,直到与病毒危害的无限弱化在终点汇合。我们需要的是不断探索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