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背后有人”吗?至少在过去十年的人形机器人发展历程中,这一疑问始终被公众广泛讨论。前不久,小鹏汽车的人形机器人IRON以近乎荒诞的方式“破圈”,被怀疑“里面藏人”,小鹏方面不得不对IRON先“扒皮”、后“剪腿”以证清白。

“背后有真人”已被证伪,但在大众认知中,人形机器人确实“背后有人”。在展会、运动会甚至商场中,人们常常看到人形机器人在跑步、跳舞、翻跟头时,往往会有一名手拿遥控器的人类工程师在一旁操作。在北京探访参观具身智能训练场时也注意到,由真人来遥控或遥操作,是机器人训练学习、收集真实数据的常见方式。
如何科学地看待人形机器人“背后有人”的现象?自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在运动能力上进步明显,相较以往只能展示简单的肢体动作,现在能够进行长距离跑步、翻跟头、爬山、搏击、踢足球、拖动卡车等较复杂的运动展示。不少品牌企业在展示人形机器人产品能力时,会作出“全自主”“非遥控”等说明。人形机器人的自主化能力正在提升,最典型的代表是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中,分别斩获冠军、亚军的“选手”——天工Ultra、松延动力N2均是非人工遥控、自主化完赛的,由此验证了机器人的自主化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从验证到稳定成熟还需要一段距离,因此当下人形机器人仍处在“背后有人”的阶段,一类是遥控,指通过遥控器或者在电脑后台发布指令,另一类则是复杂度更高的“遥操作”。星动纪元创始人、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陈建宇解释道,遥控不等于遥操作,简单来说,前者是更为基础的“指令传递”,设备仅执行预设动作,而遥操作是由人通过更复杂的装置——如VR、动作捕捉传感器设备、力反馈控制器等,来实时控制机器人完成连续的、高度精细动作,被“遥操作”控制的机器人或灵巧手就成为人“身体的延伸”。当前业内有共识,认为模型与算法决定了机器人的能力上限,“遥操作”是进行机器人数据采集与模型训练的重要工具。
![绿达之家网[Lvda56.com]](http://cn.lvda56.com/file/upload/202109/06/18113481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