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医保局加快建立全周期的生育保障体系,助力“怀得上、孕得优、生得安、育得好”。截至10月底,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惠及超100万人次。各地全面落实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生育保险政策,大力推动将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生育保险保障范围。稳步提升产前检查待遇水平,将分娩镇痛纳入医保报销,在吉林、江苏等省份,人均减负超千元。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联办也在推进中,实现“出生即参保、待遇即享受”。江西、海南等地正在探索将0至3岁儿童参加居民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保障。

目前,全国已有25个省份实现生育津贴直接发放到个人。生育津贴也叫“产假工资”,这笔钱由生育保险支付。生育女职工在分娩和产假期间不能正常参加劳动,收入难以保障。如果由用人单位支付工资,会加重用工成本甚至影响女性就业。对于职场妈妈来说,带薪产假是非常重要的保障。截至2025年6月,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已达2.53亿人。近年来,各地积极推动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个人,精简生育保险的经办流程,享受待遇不再需要提供准生证、结婚证等附加材料。2024年,全国参保女职工人均生育津贴超2.6万元。

除了生育津贴直发个人,我国全面提升住院分娩医疗费用保障水平,积极推动政策范围内生育医疗费用全额保障。吉林、江苏、山东等7个省份已率先实现生娃基本不花钱。近日,一位广东网友在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评论区介绍,自己住院分娩个人只花了3.7元,引发关注。2025年以来,仅在广州市,就有7000多位宝妈生娃经过生育保险报销后,自己花费不到100元,其中881人花了不到10元,甚至还有67人一分钱都没花。当然,如果参保人入住特需病房或使用一些不在生育保险目录内的药品耗材等,其费用就不能使用生育保险进行报销。

吉林长春居民沈云刚刚迎来一对双胞胎,她原本做好了高额开支的准备,特别是宝宝入住保温箱的费用曾让她心里打鼓。然而,新生儿医保实时报销政策让她轻松了许多。在吉林,2025年11月1日起,灵活就业医保人员也能享受与在职职工同等的生育待遇。参加生育保险的男职工未就业的配偶,也可同步享受生育医疗费和产前检查费用的报销。
![绿达之家网[Lvda56.com]](http://cn.lvda56.com/file/upload/202109/06/18113481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