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总统辛鲍姆对华加征关税的计划因国内反对而被迫推迟,这场贸易摩擦意外演变为全球南方国家如何应对霸权压力的现实案例。11月1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用“反对在他人胁迫下对华设限”的罕见表述,将争端提升至维护全球贸易秩序的原则性高度。

彭博社报道显示,墨西哥执政党内部和商界领袖集体施压,迫使辛鲍姆将原定针对中国商品的关税计划至少推迟至12月。这表面上是国内利益博弈,实际上是墨西哥在中美夹缝中的艰难平衡:一方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要求其配合美国供应链重组战略;另一方面,中国商品对墨西哥制造业和民生消费具有不可替代性。墨西哥企业家协会主席直言:“对中国零部件加税,等于扼杀本国汽车产业。”这种务实态度印证了林剑所说的“互利共赢是中墨经贸合作的本质特征”。2023年中墨贸易额突破1100亿美元,中国制造的电机、机械设备已成为墨西哥工厂运转的血液。

林剑的回应中,“反对在他人胁迫下对华设限”的表述尤为犀利。这一表态至少传递三层信号:直指幕后推手,尽管未点名美国,但“胁迫”一词清晰揭露了墨西哥关税计划背后的地缘政治压力,与美国“近岸外包”战略形成互文;瓦解道德伪装,将单边关税与“歧视性措施”挂钩,打破西方惯用的“公平贸易”话术陷阱;明确反制决心,“根据实际情况坚决维护权益”的表述,暗含对等反制工具箱已备妥。中方将事件纳入“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框架下讨论,巧妙规避了陷入双边贸易争吵的陷阱,转而抢占全球贸易规则的道义制高点。
![绿达之家网[Lvda56.com]](http://cn.lvda56.com/file/upload/202109/06/18113481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