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市场高度关注下,美联储于9月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00%~4.25%,这是自去年底以来的首次降息,被视为货币政策转向的信号。降息等因素刺激美股续创新高,但近期美国金融市场波动再次加剧。10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下跌3.56%,标普500指数下跌2.72%,投资者避险情绪明显升温。
近日,美国经济学家蒂莫西·泰勒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美联储未来可能采取“小步慢跑”的降息策略,以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同时避免市场剧烈波动。他还建议中国投资者不应盲目抛弃美元资产,因为美元资产仍能发挥避险和流动性管理功能。
本周,美联储将于北京时间10月16日发布最新一期美国经济状况报告。当前正值美国政府“停摆”,经济数据发布中断,这让经济报告成为市场解读真实经济状况的关键窗口。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副主席鲍曼也将于北京时间14日发表讲话,市场高度关注。
几周前,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此次降息市场早有预期,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经济在通胀回落与增长放缓之间正处于博弈状态。泰勒认为,降息政策选择背后有几重关键考量:美联储认为此前的紧缩政策已初见成效,通胀率自2022年8%的高点降至当前约3%,虽仍高于2%的目标,但已不再构成严重威胁。此外,美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减弱,就业市场虽保持韧性,但岗位增速放缓、劳动参与率下降,加之房地产市场低迷,都要求货币政策适度放松。美国政府高企的债务水平也令财政扩张与货币政策存在张力。
数据显示,美国8月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从7%左右的高点降至2.2%,显示通胀已有显著缓解。但与此同时,8月失业率创下近4年新高,就业市场出现疲软迹象:过去3个月平均每月新增就业仅11.6万,低于年初水平。8月非农新增仅2.2万,过去3个月月均增长11.6万,低于年初25万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