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步入第二年 玉米价格谁说了算_财经资讯_资讯_绿达之家网[Lvda56.com]

市场化步入第二年 玉米价格谁说了算

   2017-09-26 13:56:42 期货日报非凡发发网81
核心提示:  目前,新产玉米陆续上市,无论是种粮的农民、农业合作社,是准备收购的小商贩、贸易商、粮库,是深加工企业、饲料企业,还是

  目前,新产玉米陆续上市,无论是种粮的农民、农业合作社,是准备收购的小商贩、贸易商、粮库,是深加工企业、饲料企业,还是参与期货交易的投资者、机构,均急切地想弄清楚玉米价格到底会怎么走,以至于近期有关玉米市场形势分析的会议、论坛与研讨会层出不穷。而在新的市场年度,究竟哪些因素主导着玉米价格的涨跌呢?

  

 

  

 

  

 

  供应

  单产增加总产下滑 国储库存数量庞大

  今年是国内玉米市场化的第二年,但由于临储库存依然庞大、价补分离改革正在推进,加上产区深加工企业收购当地产玉米如何补贴、东北产玉米外运费用如何补贴等问题悬而未决,政策对价格的影响仍然不可忽视。

  与此同时,在市场化加强的情况下,供应、需求、产区天气、市场心态、资金等对价格的影响力不断提高,稍有“风吹草动”,玉米价格就会随之变化。

  期货日报记者对今年国内玉米主要产区种植面积、天气条件及作物长势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夏播玉米单产增加已经得到市场普遍认可,但由于种植面积下降幅度较大、春玉米单产也不理想,新产玉米总产量预计与去年持平,甚至略减。即便如此,由于临储玉米库存庞大,国内玉米市场供应还是无虞的。

  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主任侯英雨9月20日在大商所于大连举办的第十届中国玉米产业大会上表示,从全球玉米生长发育气象影响分析,今年气象条件整体较好,利于玉米生长。

  “今年,玉米播种季节,大部分地区墒情适宜,气温回升快,土壤化冻早,利于适时整地播种;玉米生长季节,光热充足,降水接近常年,特别是6—8月,降水比较及时。”侯英雨补充说,不过,6月下旬—7月中旬,陕西中部、山西西南部以及河北中部出现近12年来的最强持续高温天气;8月下旬—9月初,东北、华北、黄淮和西北东部气温偏低,日照偏少,玉米光合作用减弱,上述产区的玉米单产承压。

  据侯英雨介绍,当前,大部分地区玉米处于乳熟至成熟期,发育接近常年,仅吉林、辽宁等部分地区的玉米发育偏晚。

  “从产区天气预报来看,9月20—27日,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多阵性降雨。9月26日—10月5日,这些地区还会有两次降水过程。预计今年秋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黄淮南部、江淮、江南东北部、西北西部明显偏高1—2摄氏度。”侯英雨说。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晓辉认为,政策推动下的区域性面积增减将成为影响玉米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供应方面,今年要关注两点,一是东北和西北减产;二是黑龙江种植面积调减造成最便宜玉米数量减少以及辽宁干旱造成上市初期玉米数量减少。

  “由于玉米深加工产能扩张迅速,今年国内玉米市场将第一次出现产不足需的情况。”王晓辉说,6月以前,整个东北玉米生长形势较差,而6月下旬开始,光、温、水条件转好,玉米单产预估不断调增。整体来看,对于减产,市场看法一致,分歧在于减产的幅度。当前,有预计减产500万吨的,有预估减产700万吨的,甚至有预估减产1000万吨的。

  王晓辉认为,玉米市场的供需格局仍然是供大于需,只是年度结余量在减少。

  中粮贸易玉米中心总经理助理柴小峰认为,今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的减幅超过去年,而单产的恢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产量的下降。不过,并不是所有产区的单产都较为理想,内蒙古北部、辽西等地区5—6月出现干旱天气,华北地区出现高温天气,都影响了玉米单产,预计今年玉米总产量是下降的。

  河南驻马店部分玉米贸易商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今年,当地早熟玉米种植面积减少100多万亩。结合湖北等南方地区春玉米面积调降、单产下滑、总产减少等情况分析,今年新产玉米集中上市期较往年推迟,初期的上市量恐不足。

  需求

  传统下游产品畅销 燃料乙醇全面推广

  目前,玉米需求旺盛。虽然新产玉米已经陆续上市,但临储竞价销售成交率仍然居高不下。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玉米深加工企业尤其是淀粉加工企业,采购玉米的积极性高涨,主要是下游产品如淀粉、果葡糖浆等十分畅销。很多大中型玉米淀粉、酒精深加工企业在东北扩大产能,很多机构也在东北建库、建厂,开展玉米业务。

  主要产品涉及玉米淀粉、淀粉糖、氨基酸的象屿集团黑龙江金象生化有限责任公司,其总经理卢煜在第十届中国玉米产业大会上介绍,2015年8月公司正式成立,现在已经建成两家年加工玉米75万吨的工厂,近期正在规划一个年加工150万吨玉米的生化工厂,公司的战略规划是立足黑龙江,并在5年内将年加工能力提升至500万吨。

  “玉米深加工业将进入整合期,包括养殖业在内,未来都要走集约化道路,玉米深加工业对玉米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需求方面。”卢煜说。

  据了解,黑龙江是我国玉米的重要产区,未来2—3年,该地区玉米深加工能力预计突破3000万吨。此外,部分大中型饲料、养殖企业也在黑龙江投资养猪业,未来某一天,该地区的玉米将就地消化、不再外流。而这,将影响玉米市场流通格局、价格涨跌等。

  不过,中国淀粉工业协会秘书长魏旭明表示,预计未来两年,玉米深加工业开工率将呈先升后降趋势,部分新建产能可能出现开工不足的现象,企业也会出现新一轮的大面积亏损。在此背景下,行业兼并、重组、整合拉开序幕,落后产能遭到淘汰。这是行业螺旋式上升的机会,但要以社会资源浪费为代价。他呼吁,玉米深加工业不要“一阵风”上产能,不要受有关政策特别是补贴政策的影响而盲目投资。

  玉米临储政策取消后,国家对玉米深加工业及饲料企业实施补贴政策,以确保临储政策改革的平稳过渡。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深加工企业加工去年省区内新玉米的补贴标准分别为300元/吨、200元/吨、200元/吨和100元/吨。目前,国家再度鼓励东北适当扩大燃料乙醇生产规模,并放宽外资进入玉米深加工尤其是燃料乙醇生产领域的限制。今年年初,东北三省及内蒙古饲料企业收购加工去年产玉米也列入补贴范围。

  “玉米加工业的特点是产业链长,产品丰富,包括淀粉、淀粉糖、变性淀粉、酒精、酶制剂、调味品、药用、化工8大系列。玉米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可加工成的工业产品超过3000种,目前国内仅能生产100多种,未来发展空间很大。去年,临储改革后,玉米加工业的平均开工率为80%,较前一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取消临储政策,玉米价格下滑,降低了淀粉及其衍生产品的加工成本,而东北三省一区实施玉米加工补贴,玉米淀粉加工全行业盈利。”据魏旭明介绍,中国淀粉工业协会的年报显示,去年,单位玉米平均加工利润在72元/吨,最高为143元/吨。

  另据了解,去年8月1日,国家再度将玉米淀粉出口退税提高到13%,加上成本下降,进一步提振玉米淀粉出口。去年全年,我国玉米淀粉出口量为13.28万吨,同比增加5.90万吨,增幅为9.9%。今年截至7月,我国出口玉米淀粉15.3万吨,较2016年同期提升177%。今年全年,玉米淀粉需求量预计达到2450万吨,同比增长8.5%。

  玉米淀粉需求增加,玉米饲用需求同样好转。雏鹰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王爱彦认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对我国消费者而言,猪肉是最重要的肉类,虽然其市场份额逐渐下降,但猪肉消费在农村仍然较低,猪肉市场具有进一步扩张的潜力。由于当前国内玉米价格较低,玉米饲料需求增长很快,而且小麦等替代品已被饲料原料市场挤压出去,玉米需求全面提升。

  “我国是该通过进口玉米还是该通过进口猪肉来解决当前的饲料短缺问题,需要详细分析。国内玉米种植并不具备比较优势、居民偏好新鲜猪肉而非冻肉。因此,进口玉米更加具有战略意义、更加符合经济利益。”王爱彦说。

  全国畜牧总站站长杨振海表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尽管当前玉米库存较高,但市场预期一发生变化,库存消化就将加速,当前的去库存速度就超出了预期。

  “玉米产量从2007年的1.52亿吨增加到去年的2.2亿吨,增幅为44.7%。与此同时,播种面积从4.42亿亩增加到5.51亿亩,增幅为24.7%。玉米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杨振海表示,国内玉米市场已经由过去的供应不足向目前的供需基本平衡甚至阶段性、结构性过剩转变。此外,玉米收储政策在过去10年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实施到取消临储收购政策,再到实施“市场化收购+补贴”政策,国内玉米价格从高于配额内进口完税价格到与国外价格接轨,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

  杨振海认为,玉米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玉米产业链条长,覆盖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具有率先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先天优势,是培育农业农村新动能的重要增长点。同时,玉米结构调整关系着农民的“钱袋子”和居民的“米袋子”,任务艰巨。围绕玉米结构优化,有关机构从生产和消费两端发力,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其中,主要是“一减三转”。一减是源头减量。三转是过腹转化、加工转化和能源转化。我国燃料乙醇产业诞生的最初目的就是解决陈化粮问题。随着政府对环保重视程度的加大,燃料乙醇在促进农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调整能源结构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多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明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覆盖,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此举将进一步刺激燃料乙醇工业的发展,进而带动玉米消费。

  大连北方国际粮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吉龙也认为,推广燃料乙醇将对玉米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当前玉米需求的亮点在深加工业,而长远亮点在燃料乙醇业。

  政策

  临储玉米仍待消化 补贴幅度受到关注

  目前,我国玉米市场仍处在由“政策市”向“市场市”转化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政策依然在发力。

  临储玉米由于库存较大,其对市场的影响短期内很难消除。从临储玉米成交价格、数量等情况分析,出库数量、出库时间等因素左右着玉米价格的涨跌。在其被消化完毕前,玉米价格预计表现平稳,大幅涨跌的机会不多。

  王晓辉认为,政策主导着市场预期,包括生产、消费、物流等方面。从基本面来看,玉米市场依然处在政策市的环境中。政策推动下的区域性面积增减成为影响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

  9月中旬,国家粮食局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全国秋粮收购工作会议。从会议内容来看,新产玉米上市后,有关机构正积极引导多元化市场主体入市收购。不过,产区政府是否对收购者进行补贴、东北产玉米外运是否还可以获得运费优惠以及针对种植玉米的农民如何发放补贴等,截至当前并没有确切的消息出现,上述因素对玉米价格的影响却是值得重视的。

  价格

  目前处于较低水平 市场预期筑底上涨

  行业人士已经对国内玉米市场的供需关系形成了较为统一的看法,市场看涨气氛偏浓。

  站在农民的立场考虑,去年谁出售玉米早谁挣钱少,加上今年临储政策对市场的冲击力已不复存在,农民出售玉米的心理预计较为平稳。新玉米上市后,农民急于卖粮的现象会减少,低价玉米资源肯定没有去年多,玉米收购成本整体将提高。

  站在小商贩、烘干塔经营者的立场考虑,收好粮、存干粮风险更小。新玉米上市后,这部分主体会积极入市收购,并会适量囤积一部分玉米,这将令新产玉米集中上市的冲击力减弱。

  目前,大中型贸易商、深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用玉米库存不高,大型粮库的贸易用玉米数量有限。市场人士预计,在新产玉米上市后,这部分玉米市场的主力军将全力一赴地收购,并大量囤积。届时,玉米价格将走高。

  王晓辉认为,国内玉米价格已经开始筑底上涨,天气因素会不时扮演推波助澜的角色。

  “改革方向明确、加工养殖发力、企业复产扩量、补库需求集中、农户看涨、面积下调很值得关注。”王晓辉说,玉米深加工产能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张。初步统计,在国家发布燃料乙醇生产的政策前,东北地区新增玉米深加工项目13个,产能超过1100万吨。而受燃料乙醇消费政策的推动,未来玉米工业用量将持续增加。此外,养殖业北移会令未来3年东北地区生猪养殖规模继续增长。

  “随着去库存的推进,运行重心会逐步抬高。”冯吉龙认为,玉米价格回到10年前的水平,目前处在相对低价,今年玉米的定价权预计掌握在深加工企业手里,一旦他们出价,市场就很可能接受。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 绿达之家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绿达之家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联系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本文地址:http://news.tianlu58.com/3770.html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SiteMap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绿达之家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友情提示:买产品需谨慎
网站资讯与建议:ldzjw@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