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航母发展再次引发国际关注。美国媒体报道称,中国首艘配备电磁弹射系统的福建舰成功完成歼-35隐形战斗机和空警-600舰载预警机等多型固定翼舰载机的起降测试。这一突破标志着中国航母技术实现飞跃,展现了国产化航母体系的全面升级。
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被视为中国航母技术的里程碑。此前仅有美国“福特”级航母采用这一技术。中国不仅实现了电磁弹射技术自主化,还同步完成了歼-35隐形战机与空警-600预警机的适配。空警-600的成功起降意味着中国航母编队将获得远超传统滑跃式航母的远程态势感知能力。台湾军事评论员谢寒冰曾引述外媒观点称,中国掌握电磁弹射技术的速度远超预期。
中国航母的发展并非孤立行为,而是与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体系深度结合。通过东风-21D/26反舰弹道导弹、南海岛礁防空体系及潜艇力量的联动,中国航母在第一岛链内具备独特作战优势。辽宁舰与山东舰的双航母演练凸显了编队协同作战能力的提升。美国军事专家维切特认为,这种“区域防护伞”模式使中国航母在特定战场环境下能发挥出超越其技术参数的实战效能。
福建舰的进展印证了中国航母完全国产化的战略路径。从舰体设计到舰载机配套,中国正快速推进航母舰队建设。根据国际预测,到2030年代中国可能拥有6艘航母,且后续型号将进一步优化电磁弹射与舰载机联队配置。尽管目前仍需实战检验,但中国海军正通过技术创新与体系融合,快速缩小与传统海军强国的差距,并探索出一条差异化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