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为与广汽合作的新品牌“启境”面世;华为与上汽合作的“尚界”首款车型即将发布;东风也与华为高管会面,深化交流合作。尽管他们之间的合作模式不尽相同,“攀上华为好乘凉”似乎成了2025年传统车企智能化转型的共识。
目前,华为与车企的合作主要包括三种模式:零部件供应模式、HUAWEI INSIDE(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鸿蒙智行)。其中,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是车企与华为合作更为紧密的方式。前者,华为车BU已与11家车企合作,提供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全栈解决方案,深入参与新车研发;后者,鸿蒙智行已打造出多个界,并拥有车型产品定义和终端销售的主导权。
随着智能化逐渐成为车市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车企希望能在保有话语权的同时,加深与华为的合作。基于此,在HI模式与智选车模式之间,催生出一种介于二者中间的“新合作模式”。这种模式的合作深度强于HI模式,但弱于智选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车企仍与华为车BU合作,但双方的合作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技术模块化集成,而是贯穿产品设计研发、新品上市营销等全生命周期,甚至会出现两个团队联合办公的情况。
包括广汽与华为合作的新品牌华望、东风猛士、阿维塔、岚图等多家车企已传递出与华为的这一新型绑定关系。在新型关系的背后,智能化汽车的差异化竞争逻辑转向聚焦主机厂的产品特点,而非单纯依靠华为的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