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产业步入爆发式增长期,中国AI产业在算法迭代和应用落地方面快速追赶,但算力基础设施曾长期面临供给不足、成本高企和生态待建的三重挑战。
9月18日,在上海举办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正式发布了全球最强算力超节点和集群。这不仅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关键技术路径,还有望推动中国AI产业从“跟跑”向“领跑”跨越,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当前,AI产业已进入“算力驱动创新”的新阶段,大模型参数从百亿级跃升至万亿级,训练一次需消耗上万张算力卡,推理环节对实时性和稳定性的要求也持续提升。国务院提出要加快超大规模智算集群技术突破,完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这一政策导向直指中国AI产业的核心诉求:唯有充足、高效、可持续的算力,才能支撑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
在此背景下,华为“超节点+集群”的战略布局具有关键意义。徐直军表示,“算力是中国人工智能的关键。‘超节点+集群’算力解决方案是华为在AI领域的核心战略,有能力为中国AI产业提供充足算力,满足业界需求。”本次发布的Atlas 950和Atlas 960超节点,以及基于此构建的50万卡、百万卡级集群,从根本上改变了算力供给模式。Atlas 950支持8192张昇腾卡,FP8算力达8EFLOPS,互联带宽16PB,较传统架构性能提升17倍;Atlas 960更将卡规模拓展至15488张,算力、内存容量再翻倍。这些“算力巨无霸”不仅能满足万亿级大模型的训练需求,还通过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调度,为中小企业与传统行业提供普惠化算力服务,真正让中国AI产业“没有算力之忧”。
长期以来,行业存在一个认知误区:将AI算力等同于单颗芯片性能,认为“制程工艺落后就意味着算力不足”。实际上,算力是“芯片性能+架构设计+资源协同”的综合结果。徐直军谈到,“AI算力不等于芯片性能,单颗芯片性能的短板可以通过‘超节点+集群’方式解决,且实现更强的性能。同时,国内的电力基础设施优势也很好地解决了算力用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