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是保护臭氧层国际日。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发布的公报显示,地球的臭氧层正在恢复,2024年的臭氧层空洞比近年来要小。2024年观测到的臭氧消耗水平较低,部分原因是自然因素导致的逐年波动,但长期积极趋势反映了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的成功。
与前几年相比,2024年全球大部分地区的平流层臭氧总覆盖率较高。南极臭氧空洞的深度低于1990-2020年的平均水平,面积也比2020-2023年期间小。预计臭氧层有望在21世纪中叶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显著降低因过度紫外线照射导致的皮肤癌、白内障和生态系统破坏的风险。
臭氧是一种浅蓝色、有强烈刺激性和臭味的气体,具有强氧化性,能吸收紫外线。臭氧层的存在阻止了高能紫外线对地表生命的破坏,同时减少了水分的流失。尽管臭氧层防止水丢失的作用需要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见效,但其防止紫外线伤害的效果立竿见影,因此首次引起全球关注。
1987年,全球43个国家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约定到2000年将氯氟烃的使用减半,并经过多次修订,细化了不同类型物质的规定。该议定书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全球环境条约,所有成员国都签署并遵守。自签署以来,全世界的主要工业都放弃了氯氟烃的合法使用,大气层中的氯氟烃及其衍生物或不再增加,或开始减少。
据估计,全球大部分地区的臭氧层将在2040年左右恢复到1980年的水平,南极的臭氧空洞则会在2066年恢复。研究显示,截至2100年,保护臭氧层行动仅在美国就能够阻止2.8亿皮肤癌病例,挽救160万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