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印度加征的50%关税已经生效,特朗普还试图让欧洲加征双倍关税,以极限施压逼迫印度和俄罗斯“分手”。9月9日,英国《金融时报》和路透社披露,特朗普在华盛顿的高级会议上要求欧盟对印度和中国加征100%关税,以施压俄罗斯结束俄乌冲突。这一消息得到多名欧美官方人员的确认。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公开表示,“两个月内,印度就会来道歉。”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正在与印度谈判,并计划几周内与莫迪见面。
印度要做一个大国,这种战略思维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这片土地曾被外来者多次入侵。公元前四世纪,协助旃陀罗笈多一世抵抗亚历山大入侵的古代印度政治家考底利耶在其著作《政事论》中写道,世界遵循“鱼的法则”,国王生存的唯一途径是成为一个拥有无上权势的征服者。只有规模和权势庞大且国内稳定的帝国才能遏制外来入侵者。
1944年,在印度独立之前,尼赫鲁提出印度必须成为“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印度独立后,尼赫鲁明确提出要把印度建设成一个强大、统一、受国际社会尊重并发挥重要作用的世界级大国。冷战期间,印度倡导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政策,争取一切能够获得的援助。苏联的拉拢和美国的援助,印度全都要,这样才能保持中立。
冷战结束后,印度面临经济危机,被迫进行改革。印度融入美国主导的新自由资本主义秩序,美印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美国开始将印度称作“新兴大国”,同时试图使其成为打压中国的工具。尽管印度的改革推进缓慢,但仍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印度也没有与俄罗斯分离,双方在能源、工业和军备等方面持续加深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