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古人常说“七月半,祭祖先”,这一天不仅是祭祀的日子,也是中国人慎终追远、敬畏天地的重要时刻。宋代洪迈在《夷坚志》中记载:“七月望日,百鬼出游,家家设祀。”当时人们认为此日鬼门大开,祖先与孤魂同至人间,需以丰盛祭品安抚,并以善心普度。这一节日融合了民间祭祖传统、道教文化和佛教思想,在道教中纪念地官赦罪之日,称为“地官赦罪节”;在佛教中则对应盂兰盆节,是“目连救母”故事的纪念日;民间俗称“鬼节”或“七月半”。
中元节历经千年演变,不同文化在此交融,但“敬祖尽孝”的核心始终未变。主要民俗活动包括祭祖与普度、放河灯、焚纸与布田。祭祖与普度不仅祭拜祖先,还兼顾孤魂野鬼,人们相信祖先会于此日返家探望子孙,因此会请出祖先神位供奉三次茶饭。放河灯则是用写有愿望的灯笼或纸船系灯置于水中漂流,意在导引亡魂安息,并寄托对未来美好的祝愿。焚纸与布田则是将纸钱、元宝、冥衣等供品焚烧给阴间使用,布田则是将供品撒于田地,祭祀土地及先祖,祈求秋收丰收。
中元节也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不要归家太晚或夜游,因为民间认为农历七月鬼门大开,夜晚不宜外出,体弱者尤其要注意。不要随便“施孤”,施孤通常由法师或设有神灵坐镇地点进行,普通人擅自演祭可能不敬或招来麻烦。当天不要吃贡品,因为这些供品是供祖先和鬼神享用的,私自取吃会被认为不敬,招来惩罚或不吉。
中元节还有吃鸭子的习俗。一方面,“鸭”与“压”谐音,民间认为吃鸭子能“压住魂灵”,祈求平安顺遂,避免邪祟侵扰;另一方面,白色的鸭子在水中游动时形似指引方向的河灯,与中元节“河灯普渡”、引导孤魂的民俗内涵相呼应,承载着人们对逝者的缅怀与对平安的向往。此外,秋季的鸭肉鲜嫩滋补,温润不燥,符合秋季养生的需求。
啤酒鸭是一道受欢迎的菜肴。准备食材包括鸭肉半只、啤酒一罐、生姜30克、大蒜5瓣、干辣椒3-4个、八角2颗、桂皮一小块、香叶2片、生抽2汤匙、老抽1汤匙、冰糖10克、盐适量以及食用油2汤匙。首先将鸭肉切成大块,浸泡去除血水,然后焯水去腥。接着在锅中煸炒姜片、大蒜等调料,加入鸭肉翻炒至上色,再加入冰糖、生抽、老抽和啤酒炖煮40分钟。最后加入青椒等配料调味,大火收汁即可。这道香气扑鼻、口感软烂的啤酒鸭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