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调查了十余个平台的话费充值现状,发现多数平台不能进行小额或自定义话费充值。最低充值金额通常为50元,有些平台甚至要求最低充值100元。在运营商的官方微信小程序中,最少也要充50元。部分运营商回应称,小额充值可以前往官方APP,其他平台属于第三方渠道,因此有限制。几年前,一些电商平台曾推出小额话费充值服务。如今随着手机套餐升级,话费越来越高,充值的最低金额也越来越大。科技发展本应便利群众生活,但话费最低金额的提高反而给用户带来了不便。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日常习惯使用微信、支付宝等平台充值付款。如果使用官方APP充值,特别是对于使用多个运营商的用户,每次充值都要单独转移到不同的APP,非常麻烦。此外,部分学生群体或资金周转困难的人每月话费可能不足50元,为了小额充值专门下载官方APP也会造成不便。
对于部分中老年人来说,他们仅熟悉微信等主流支付平台,难以辨别低价充值的官方平台。例如,90岁的刘老太表示,孩子教她在手机上充话费时,按钮繁杂,有500元、300元等选项,老花眼看不清,找不到低价充值的渠道,最终只能换用老人机。这类事件并非个例,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中老年人难以跟上时代步伐,数字鸿沟越来越大,反而造成生活不便。
有人认为,无论充多少话费都在自己账户上,大额充值可以减少充值次数,更加方便。但实际上,提供小额充值与消费者选择大额充值并不冲突。失去小额充值,消费者不仅失去了便利,还失去了自主选择商品的权利。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利。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等方式排除或限制消费者权利。消费者可以选择小额话费充值,但前提是必须使用官方APP或是前往官方营业厅充值,这种方式带有强买强卖的意味,剥夺了消费者自主选择商品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