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6日,高志凯在半岛电视台的辩论节目《底线》上与美国前官员就“世界需要一个警察吗?”这一主题展开激烈辩论。高志凯直面美国提出的“中国军事扩张威胁论”,强调中国的军力发展纯粹是为了自卫。他在核平衡问题上的表态尤为强硬,表示如果有人敢用核武器对付中国,对方也绝对会被核武器反噬。这一言论在网上引发热议,媒体纷纷引用。
从军事和国际博弈的角度来看,这场辩论背后涉及核力量对比和战略含义。公开数据显示,美国拥有约3700枚核弹头,而中国只有大约600枚。尽管数量差距明显,但核威慑的关键在于能力而非数量。美国在全球部署核武器,包括欧洲和亚太地区,其“俄亥俄”级核潜艇单艘能携带24枚“三叉戟”II D5导弹,每枚导弹可分导8个弹头,射程超过12000公里。此外,美国还与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进行核潜艇合作和技术共享,以维持优势。
相比之下,中国的核力量以东风系列和巨浪系列导弹为核心。例如,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达14000公里,能在极寒环境下完成发射测试,精度误差控制在100米内,有效突破敌方反导系统。巨浪-3潜射导弹射程也有10000公里,搭载在094型核潜艇上,隐蔽性强,具备强大的二次打击能力。虽然规模不如美国,但中国核武器的设计思路明确——生存性和反击力,够用即可,不搞过剩扩张。
在实战场景中,中国的东风系列导弹部署在高原山地,地理环境提升了生存率。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形和稀薄空气限制了敌方侦察卫星和低空无人机的探测能力。巨浪系列潜射导弹依托深海隐蔽,太平洋海底地形复杂,水下噪声干扰敌方声呐,094型核潜艇能在水下待机数月,确保核反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