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凌晨时分,一名叫李裕的年轻军人在南苑机场里忙碌着。他有一个光荣的身份,开国大典受阅人民空军机徽设计者。
在他的面前,是即将参加开国大典阅兵的南苑飞行队和17架飞机。这些飞机几乎全是缴获的装备,但确是飞行队的全部“家底”。9架P-51战斗机、2架蚊式战斗轰炸机、3架C-46运输机、1架联络机和2架教练机,分别由不同的国家制造,从不同的战役中缴获,是名副其实的“万国牌”。在阅兵中,为了让为数不多的空军战队显得更壮观,9架战斗机在飞过天安门后悄悄绕回,紧跟着最后的分队第二次飞过了天安门。
开国大典阅兵中的飞行队
图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其实在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仪式中,“万国牌”的武器不仅仅出现在飞行编队。当天受阅的轻重武器装备共计110多种,共产自24个国家98家工厂,其中不乏日式步枪、美式火炮,被戏称为“万国武器博览会”。接受检阅的海陆空三军部队共计1.64万余人,大家个头不一、服装不齐,既有训练有素的军人和战斗英雄,还有“全民皆兵”的工作模范。
条件虽然艰苦,但受阅的部队每一步走得坚实而又有力,每一名战士都精神奕奕、喊声震天。
当天晚上,李裕听到了毛泽东主席在灯火通明的天安门城楼上高呼:“同志们万岁!”在开国第一宴中,他听到了朱德总司令宣布:“今天开国大典大阅兵,有了空中受阅机队参加,我可以正式宣布是真正的三军总司令了。”李裕感慨地说,这是他本人永生难忘的,最兴奋、光荣、幸福的一天。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将士接受新中国的第一次检阅
图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在强国强军的路上,一代又一代的研发团队和军工工人筚路蓝缕、艰难研发,将这些国之利器的国产化研发过程不断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1952年国庆阅兵,少数民族民兵方队闪亮登场,空中机群的种类越来越多。抗美援朝胜利后的阅兵现场,火箭炮兵方队带着“喀秋莎”火箭炮缓缓驶过,标志着中国炮兵的打击力有了质的飞跃。
1954年,战马方队退出历史的舞台,受阅的装备型号、口径统一,我国武器装备水平向机械化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在随后的历次阅兵中,解放军实行了军衔制,制式军服、军衔、领章焕然一新;第一批国产解放牌汽车和雷达探照灯公开亮相;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轰炸机和歼击机等新型武器装备在天安门上空翱翔。
迈入新时代后,2009年受阅部队涵盖了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和武警、民兵预备役等所有军兵种部队,实现了从单一军种到全域作战的世纪跨越……阅兵中的武器装备越来越先进、精良,部队官兵更加整齐划一、训练有素,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有了历史性的突破和进步。
2009年国庆60周年大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