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舞台上,没有永远的对手,只有永恒的利益。印度总理莫迪在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上的意外配合,正是这句话的最新注解。
2025年8月底,天津迎来了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22国元首齐聚一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亲自到场。最引人注目的是印度总理莫迪——这位七年首次访华的领导人,一改往日“搅局者”形象,积极配合会议议程,最终使上合十国就《天津宣言》达成一致。
莫迪此次天津之行确实令人意外。回顾过去,印度曾在多个国际场合表现出强硬立场。2025年3月,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再度爆发冲突。6月,上合防长会议上,印度国防部长以反恐分歧为由拒绝联合声明。7月,伊朗遭以色列空袭,上合成员国联合谴责,印度却单方面声明“不参与”。然而在天津峰会上,莫迪不仅没有挑动敏感话题,反而在会前与中国外长王毅会面时直接表态“印中是伙伴而不是对手”。
莫迪态度转变的背后,美国的贸易政策起到了关键作用。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印关系的风向骤然改变。2025年8月2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对印度部分商品加征至50%的关税。路透社报道,印度出口企业普遍承压,印美双边贸易额预计短期内下滑9%。特朗普还给莫迪出了道选择题:要么别买俄罗斯的石油,要么就继续承受美国的关税大棒。这一决策让印度意识到不能把所有筹码都放在美国身上。
印度国内经济也正面临压力。印度经济研究院分析显示,2025年二季度印度GDP增速已降至4.8%,为近三年来新低。IMF最新数据显示,印度对外出口依赖度提升至32.1%。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印度政府的当务之急。特别是在稀土资源方面,印度对中国的依赖程度相当显著,这成为莫迪寻求对华关系缓和的实际考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