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印度加征关税,将印度输美产品税率提高至50%。这一举措凸显了美国贸易政策与印度发展雄心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可能促使印度在经济改革中寻求新的突破。
近期,印度与美国的贸易谈判因双方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上的分歧而陷入困境。尽管进行了多轮谈判,但印度拒绝按美国要求给予农业和乳业关税优惠。最终,美国以印度间接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印度输美产品额外征收25%的关税,使印度成为美国在亚洲征收关税最重的贸易伙伴。印度政府对此表示强烈反对,称将采取一切必要行动维护国家利益。
短期内,美国提出的贸易条件难以被印度接受,谈判恐陷入僵局。印度面临的高关税可能削弱其在劳动密集型出口领域的相对优势。尤其在农业、乳业和汽车领域,美国要求印度作出较大让步,这将使印度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此外,美国不满印度与俄罗斯的密切关系,认为印度长期从俄罗斯购买武器和能源,因此对印度加征关税作为“额外罚款”。
长期来看,美印贸易谈判破裂暴露出“美国优先”与“印度优先”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美国希望通过高额关税推动制造业回流,这与印度政府推行的“印度制造”战略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对“印度制造”表示不满,要求相关产业链回归美国本土。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指出,高额关税可能严重打击印度的制造业雄心,并减缓经济增长。尽管可以通过谈判降低现行高关税,但与其他亚太国家相比,美国对印度征收更高的关税将严重削弱其制造业的发展,甚至逆转近年来吸引投资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