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有关方面通报,少林寺方丈已由印乐法师担任,而印乐法师此前曾长期担任白马寺方丈。很多人就问了,白马寺和少林寺相比,谁更厉害?在大家印象中,肯定是少林寺名气更大,其实从历史地位来讲,洛阳白马寺才是“最高级”,堪称“中国第一古刹”。
僧院称“寺”始于白马寺。时间穿越到东汉永平七年(64年),大汉王朝光武帝刘秀的儿子明帝刘庄十分焦虑。一日晚上,明帝夜宿南宫,梦中见到一个身高丈六、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心情愉悦。次日早上,明帝召集大臣,说梦与众位大臣,问及这是何方神圣。大臣傅毅解道:臣听说,天竺有得道者,人们称其为佛,可以凭空飞行,通体有光芒,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有所悟道,于是派了羽林郎中蔡愔、秦景、博士王遵等十二人出使西域拜求佛法,这是比“唐僧”要早得多的西域求法之行。
从繁华的帝都洛阳到西域的蛮荒之地,秦景、王遵等人骑在白马上,头也不回地“西天取经”去了。万里征途、烈日风沙、语言不通、风俗迥异,估计秦景他们的心情多少都有些风萧萧兮的悲壮。就这样,一行人靠着马驮人走,愣是走了两年,到永平十年(67年),才走到大月氏国,路上遇到了两位东游的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像,于是诚恳邀请二位高僧东赴大汉弘法布教。二人应允,与汉使一起,用白马负经,带着佛像来到洛阳。使者们完成使命活着回来了,明帝很高兴,看见佛像与梦中形象契合,更加礼遇二位高僧,不仅亲自接待,而且还安排他们暂住官署大鸿胪,之后敕令在帝都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仿天竺式样兴建僧院。因为白马驮经有功,僧院即以“白马”命名,为表示重视,皇帝又特许僧院以官署常用的“寺”相称,合起来就是“白马寺”。这是后世对白马寺来历流传最广的说法,被广泛记载在《理惑论》《四十二章经序》《后汉纪》《后汉书》《高僧传》《水经注》《洛阳伽蓝记》等典籍中,史称“永平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