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佛山暴发基孔肯雅热疫情。这种病毒主要通过被感染的伊蚊叮咬传播,如何有效防蚊成为热门话题。江苏省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所所长鲍倡俊和消毒与媒介生物防制所所长褚宏亮提供了权威建议。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该病毒不会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蚊子叮咬了感染该病毒的人或动物后,病毒会在蚊子体内生长繁殖一段时间,这个阶段被称为“外潜伏期”,时长2至10天。度过外潜伏期后,蚊子就具有传染性了,再叮咬其他人会导致新的感染。
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后,会出现发烧、皮疹和关节痛等典型症状。发烧有时体温较高,随后在躯干、脸部或四肢的外侧可能出现皮疹。关节痛主要累及腕关节、指关节等小关节,疼痛可能比较剧烈,并且即使退烧,关节痛也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预防基孔肯雅热的关键是避免被蚊子叮咬。传播这种病毒的蚊子主要是伊蚊,包括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白纹伊蚊在我国分布广泛,在江苏境内也有。具体的预防措施包括清理房前屋后的积水,如丢弃的瓶罐、花盆托盘、空调冷凝水托盘、水培植物中的积水等;需要保留的容器可以倒扣或加盖,避免积水。家庭防护方面,要安装纱门纱窗,破损后及时修复;若家中有少量蚊子,可用电蚊拍、电热蚊香片、电热蚊香液、气雾剂等杀灭,也可用蚊帐。使用电热蚊香液或蚊香片时,不建议整夜使用,可关闭门窗后插电约1小时,在此期间人尽量离开,1小时后开窗通风20—30分钟再进入。
目前对于基孔肯雅病毒没有特别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以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该病是自限性疾病,多数人经过3至7天左右会自行痊愈。但小孩、老人、孕妇等脆弱人群感染后,病情可能会比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