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于7月29日晚正式发布了首款纯电家庭SUV——理想i8,但这场发布会并未如预期般点燃资本市场的热情,反而引发了关于定价、配置和未来前景的激烈讨论。投资者的疑虑与失望情绪迅速传导至二级市场,导致理想汽车在美股和港股市场接连遭遇重挫。
理想汽车CEO李想在长达110分钟的发布会上详细介绍了理想i8的产品细节。新车推出Pro、Max和Ultra三个版本,售价分别为32.18万元、34.98万元和36.98万元,计划于8月20日开始交付。理想i8的核心亮点包括5C超充技术、智能驾驶升级以及宽敞的空间和长续航里程。全系标配5C超充平台,官方宣称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500公里”,直击纯电车用户的补能痛点。Pro版搭载算力达128TOPS的地平线征程6M芯片,Max及Ultra版则采用英伟达Thor-U芯片,并承诺在第四季度通过OTA推送城市NOA功能。此外,i8延续了“家庭用车”定位,在内部空间上保持优势,提供670公里至720公里的CLTC续航里程。
然而,最大的争议点在于其定价策略。i8的起售价与增程版的L8完全一致,这在行业内较为罕见。理想试图通过“油电同价”的策略来弥补纯电车型在补能便利性上的先天弱势,但市场对此反应不一。
发布会后,投资者社区迅速分化为两大阵营,折射出市场对理想的多维考量。部分投资者认为,虽然起售价与L8持平,但i8的配置划分显得“诚意不足”。Pro版本缺失了冰箱和后排娱乐屏,这种做法被批评为“PUA式营销”,意在迫使消费者购买近37万元的顶配版。有评论称:“在2025年,花35万元买一辆以‘冰箱彩电大沙发’著称的品牌,竟然没有电视,这很难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