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两种疾病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媒介伊蚊叮咬传播。河北省常见的媒介伊蚊种类是白纹伊蚊,也就是俗称的花蚊子,这种蚊子多在6月至9月间活动。
基孔肯雅病毒主要通过白蚊伊蚊和埃及伊蚊传播。当伊蚊叮咬病毒血症期的人或动物后,病毒会在蚊虫体内繁殖并进入唾液腺,在经过2至10天的外潜伏期后,再次叮咬人时即可将病毒传播给人类。
白纹伊蚊具有明显的白色条纹腿和黑白相间的小身体。它们属于“容器型”蚊子,幼蚊通常在居民区周围的容器(如缸、罐、盆、碗、破瓶等)、植物容器(如竹筒、树洞等)以及石穴等小型积水容器中孳生,轮胎积水也是这种蚊子最常见的繁殖地之一。
预防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关键措施包括清理蚊虫孳生地、防止被叮咬及消灭成蚊。个人防护方面,外出时应尽量避开蚊虫活跃时段,选择穿浅色长袖长裤;裸露皮肤可以喷涂驱蚊剂,每4至6小时补涂一次,但孕妇和低龄幼儿建议减少使用含避蚊胺的产品,优先考虑物理防蚊方法;同时避免长时间停留在树荫、草丛、凉亭、积水区等蚊虫密集的地方。
如果室内成蚊密度较高,可以使用合格的杀虫气雾剂、蚊香液或盘香来减少蚊虫叮咬。使用发烟灭蚊片或全屋用杀虫气雾剂时,应先关闭门窗,施药后人员离开,30分钟后开窗彻底通风再进入房间。
计划外出旅行前,需要查阅目的地是否正在发生相关疫情或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前往高风险地区时应注意采取适当的防蚊措施。即使旅行结束后两周内也需继续预防蚊虫叮咬,一旦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疼痛或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时间和地点,以便尽快得到正确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