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站在历史节点回望,“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部署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指出要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从太空俯瞰,卫星捕捉到科学高地正在加速崛起。
在北京市怀柔区,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统筹规划建设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2017年,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获批。如今,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怀柔科学城已从最初的规划逐步发展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作为核心设施,建成后将是世界上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
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张江科学城前身为张江高科技园区,1992年7月正式开园。经过30多年发展,张江科学城目前建有2个国家实验室和基地、9个大科学设施、20多个国家级和上海市级研发机构及100多个孵化器,夯实了创新创业的基础。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张江科学城从最初的17平方公里扩展到如今的220平方公里,正向国际一流的科学城迈进。
深圳市光明区的光明科学城建设规划总面积达99平方公里,作为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重点布局大科学装置集群、科教融合集群、科技创新集群。深圳理工大学主校区坐落在光明科学城科教融合集群区,于2024年5月获批设立,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依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优质资源,着重开展基础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并致力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