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市神垕镇槐树湾村的一处路牌引人注目。巩义市芝田镇八陵村的神道石像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或许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某个陌生的村庄打开导航,却发现地图上除了村名之外一片空白,道路、超市、学校等场所统统没有标注。向村民打听,得到的往往是“老李家菜地前边”“老张家院子后边”之类答复,让人一头雾水。
随着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地名在交通出行、物流运输、文化传承、基层治理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23年5月,民政部启动实施“乡村著名行动”,截至今年3月,全国已累计规范命名67.4万条。在河南,乡村地名究竟怎么起、如何用,家乡名片如何“点亮”?近日,记者在巩义、许昌等地进行了探访。
5月15日,在位于巩义市芝田镇八陵村的永泰陵,一排排神道石像生和滚滚麦浪相映成趣,吸引着一些游客专程前来拍照打卡。在这里,古老的石像生被称为“麦田守望者”,见证着千年来的一次次播种和收获。北宋皇陵有“七帝八陵”,八陵村内建有其中的第七座陵墓永裕陵、第八座陵墓永泰陵,因而得名。
“镇上的羽林庄村、喂庄村,因曾是御林军驻扎地、牛马饲养地而得名。”正在芝田镇勘察道路情况的巩义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科长张晓博介绍。在她和同事携带的拟命名道路表格中,记录着诸如“芝正街”“文昌路”等名称。在表格中,也有“富裕路”“奋进路”等名称重复出现。“前期征集意见时,不少村庄希望以这类名称来命名道路,可以理解,但缺乏新意。”张晓博说,在勘察中除了要确保专名和通名符合规范、不与其他道路重名外,还建议当地尽量突出乡村特色和历史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