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关税降级以来,高盛、瑞银等多家外资机构对中国股票市场表示乐观。高盛在最近的研究报告中上调了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12个月目标,分别至84点和4600点,意味着有11%和17%的潜在上涨空间。
在深交所举办的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上,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发表了“科技与地缘变局下的中国经济”的主题演讲。邢自强认为,美国出现极为罕见的“股债汇三杀”,美元汇率走低,促使全球重新思考美元长期占据的优势地位。中国资产方面,科技创新改变了叙事,产业链上下游的集群规模优势、人才红利、市场需求以及民营企业坚韧不拔的精神将推动中国在全球科技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
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沈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美贸易谈判进展超出预期,有助于提升国际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在摩根士丹利中国BEST会议上,超过80%的投资者表示有可能近期增加中国股票的投资敞口。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表达了对市场的信心,她认为香港市场是全球机构投资者最关注的中国资产定价的重要舞台。当前港股定价权趋于稳定,这对重建全球投资人对中国资产的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关税摩擦历时一个月后迎来重大转机,未来关税仍存在变数,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不容忽视。邢自强表示,中国拥有充足的应对冲击的回旋空间,原因包括国内政策刺激的空间、社会民生的承压能力、产业链集群优势以及巨大的科创潜力。年初以来,政府债券发行活跃,支撑了整体社融增速,未来还有望推出补充财政政策。
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扩大到许多一二线城市,涵盖医疗、养老甚至文化等领域,并降低准入限制,允许更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进入。今年以来,社会保障体系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包括逐步提升农村养老医保费用。这有望逐步提升中国的内需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