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众“烦”了的其实不是雷佳音
让观众感到厌烦的可能是雷佳音所扮演的一系列同质化人物。例如,在《长安的荔枝》和《酱园弄》中,尽管时代背景不同,但角色性格特征相似——都是处处受挫、满是无奈的中年男人。从《我的前半生》开始,雷佳音就经常饰演类似的角色,这种形象反复出现,难免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只存在于雷佳音身上。张译总是正义警察,黄磊是知心大叔,王耀庆是富豪总裁,沈腾则常常扮演搞笑角色。国产影视剧中的人物设定越来越固化,观众几乎能根据演员面孔预测剧情走向,这种高度套路化的模式难以给公众带来新鲜感。
当然,演员们可能觉得冤枉,毕竟他们只是按照剧本和角色设定完成工作。事实上,雷佳音也在其他作品中展示过不同的表演风格,比如在《绣春刀2》和《超时空同居》中。问题在于,市场提供的作品类型和风格相对有限,使得演员们难以突破舒适圈。
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影视剧不能展现更丰富的生活?现代社会变化迅速,新事物不断涌现,本应为文艺创作提供更多素材。然而,许多影视剧追逐热点和潮流,关注的是能否冲上热搜榜,而不是能否引发共鸣。当大量作品聚焦于同一话题时,同质化不可避免,演员们也被困在同一类角色中。
因此,真正让观众感到厌烦的是缺乏创新和多样性的影视作品。片方和创作者或许明白这一点,但在市场回报与艺术追求之间权衡后,往往选择更安全的创作方式。打破这个闭环,避免观众流失,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