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当天上午,广州举办了卫生应急进家庭主题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广州市应急管理局和广州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发布了《广州市“家庭医疗应急包”建议清单》。基础包包含7类32款药品及医用品,扩展包则包括应急器材物资和应急生活物资,旨在帮助市民做好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这份清单中的基础包主要分为外伤处理类、内服药品类及特殊防护类三大类,覆盖了清创包扎、抗过敏药、感冒药品、消杀药物等7个小分类,能够满足市民在紧急情况下的基本医疗需求。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顾海峪介绍,内服药品类包括抗感冒药、抗过敏药、胃肠道药物等非处方药,可以应对常见病症;外伤处理类包括绷带、止血带、消毒酒精棉片、碘伏棉签等,有效处理割伤、擦伤等常见外伤,防止感染。此外,特殊防护类用品还包括急救毯、冰袋和体温计,支持市民在极端环境下自救,并随时监测体温。
为确保医疗包内物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广州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多方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和筛选,所有配置物品均参照国家标准,经过严格测试,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发挥最大效用。这些物品均可在正规大药房购买到,方便市民自行配齐。
除了基础包,扩展包建议清单也同步发布,包含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防烟面罩)、灭火毯、简易灭火装置(灭火器)、安全锤、饮用水等共计12种物品。广州市天河区棠德消防救援站消防员雷双喜强调,这些消防设备在关键时刻能发挥救命作用,选购时应认准“3C”认证,定期检查和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