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有何亮点?专家解读
昨天(4月30日),《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出台,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法律内容有何亮点?将对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哪些作用?
将民营经济方针政策转化为法律制度
《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了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首次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首次在法律中明确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民营经济研究室副主任李红娟:此前对于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合法财产权益等相关内容,大多分布在不同的法律条文中,有的更多的是体现在政策上,而现在将政策上升为专门的法律,并与宪法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规定贯通起来,将支持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无论是从历史的维度上看,还是从当前发展的关键节点来看,都是民营经济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将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证各类经济组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形成制度刚性约束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专家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在“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权益保护”等章给出了务实管用的举措,回应了广大民营经济组织的市场期待,有利于更好地稳定民营企业家的发展预期。
《民营经济促进法》对民营企业普遍关心的市场准入、要素保障、权益保护、拖欠账款、公平执法等问题均设置了专门章节或条款予以规定,并设置了“法律责任”一章,对侵害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各类行为都明确规定了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