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富》杂志9月9日报道称,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再次警告,美国农业正陷入严重危机。本该是收获季的9月,往年这个时候中国早已预订大批美国大豆,但今年账面上没有任何大豆要出售给中国。
一个占美国大豆总产量25%的超级买家突然缺席,这意味着市场正在悄然重构。数据显示,在2018年之前的7年里,美国大豆平均有28%卖到中国,占其出口总量的六成。到2023—2024市场年度,美国对华出口接近2500万吨,远远高于排名第二的欧盟只有490万吨。中国市场几乎就是美国大豆产业的“命脉”。
但现在情况彻底变了。拉格兰直言不讳地说:“正常情况下当前应有8%至9%的美国大豆已经登记出售给中国,而现在是零。”这个“零”字背后,是美国农民眼睁睁看着满田的大豆价格一路下跌。美国大约50%的大豆产量用于出口,而中国采购的数量超过了所有其他海外客户的总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美国大豆滞销时,巴西却在一周内向中国出售了240万吨大豆。巴西豆农已经卖掉将近四分之三的库存。
从1月开始,中企停止了美国大豆和玉米的采购订单,转而增加从巴西、阿根廷等国的采购。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4月份明确表示,不管进口不进口美国的饲料粮和油料,都不影响中国的粮食供应。这句话释放的信号很明确:中国已经构建起了多元化的农产品进口体系。美国大豆因为近期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成本上升,价格上涨,而巴西等国的大豆产品更加物美价廉。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是再自然不过的商业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