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经济学领域,关税一直被视为扭曲市场、降低效率的因素。斯蒂格利茨曾指出,只要关税存在,它就会对市场产生负面影响。有人质疑,关税本质上是对美国公司的加税,因为关税由本国进口商缴纳,而非外国公司支付。在多次强调“美国加征关税”的好处后,白宫发言人卡罗琳·莱维特面对记者的这一问题时显得措手不及。几天后,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深夜发布通知,宣布联邦政府同意免除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产品的“对等关税”,并允许已经支付的关税申请退款。苹果、英伟达、微软等美国企业股价随之大涨,这似乎验证了记者的观点:收关税实际上是在给美国公司加税,而免税则是利好。
卡罗琳在被问住的当天还抱怨记者挑战她的经济学知识,并表示后悔给了提问机会。然而,不久之后特朗普又宣布,暂缓征收关税只是暂时措施,最终将对这些科技产品征收特定行业的关税。政策的反复无常引发了混乱与困惑。经济学家认为,特朗普及其团队未能理解关税的本质,却试图用它来实现“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目标。
从历史角度看,关税的作用经历了多个阶段。最初,关税体现了国家对领土和经济活动的管辖权,随后成为重商主义时代国家间经济竞争的重要工具。汉文帝时期,通过废除关津制度,促进了汉朝直辖地盘与地方诸侯之间的经济交流,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而在大航海时代,关税则更多地用于保护本国产业,促进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