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是一个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领域,通过获取和解码脑信号,将用户的意图指令传输到外部设备上,用于替代或补充人类的外周功能。例如,用意念控制假肢、移动光标、玩游戏,甚至可以帮助瘫痪者行走、失语者“说话”、盲人“复明”。
3月31日,英国《自然·神经科学》发表了一项研究,报道了一种新脑机接口技术,可以将大脑中的言语活动实时转换成有声词汇,即能让实时意念“说话”。堪萨斯大学言语与应用神经科学实验室的乔纳森·布伦伯格认为这是脑机接口技术的一大进步。
当前面向言语的脑机接口一般在个人无声地尝试说话与计算机的有声输出间会延迟几秒,无法实现流畅清晰的交流。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款无声脑机接口,并将其植入一名47岁四肢麻痹女性的大脑中。这名女性因一次卒中发作已有18年无法说话或发声。研究人员让她在大脑中用意念讲出包含1024个独特词汇的完整句子,同时用她的脑活动训练了一个深度学习神经网络。随后,研究人员用该模型以80毫秒递增的速度解码在线语音,与受试者的发声意图同步,解决了延迟问题。再用受试者受伤前说话片段训练的模型生成模拟她声音的音频。这个脑机接口还可以推广至未接触过的词汇,并且可以连续顺畅运作。
我国在这一前沿产业上也展示了创新活力。3月31日,在中关村论坛脑机接口创新发展与应用平行论坛上,发布了2025脑机接口十大创新成果,包括“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三合一”颅骨植入式脑脊接口微型设备等技术突破,展示了多学科协同创新的潜力,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