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在中东地区频繁调动军事力量,引发了全球关注。美军“卡尔・文森”号航母打击群前往也门周边海域与“杜鲁门”号航母编队会合,同时一批F-35隐身战机进驻中东。自3月24日起,至少6架美空军B-2战略轰炸机从本土起飞,长途跋涉至印度洋迭戈加西亚岛上的空军基地。这些大规模的军事调动显示出美国的决心。
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打击胡塞武装是一项长期任务。经济层面来看,红海是全球航运的重要通道,每年约12%的全球贸易量经过苏伊士运河,货物总价值超过1万亿美元。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胡塞武装为支持巴勒斯坦,频繁袭击红海海域以色列、美国及其盟友的舰船,损害了美国的通航利益。美国希望通过打击胡塞武装确保关键航道畅通,维护自身经济利益。
政治军事战略上,西方舆论常将胡塞武装视为伊朗主导的针对以色列的“抵抗之弧”成员之一。当前,其他“抵抗之弧”力量如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已遭削弱,美国希望借打击胡塞武装进一步削弱地区内的反以势力,并向伊朗施压。特朗普政府对伊朗采取强硬立场,意在警告其不要在中东事务中轻举妄动。
然而,美国长期打击胡塞武装面临巨大风险。美国不愿大规模卷入中东战事,更倾向于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战略利益。但胡塞武装战斗意志坚定,倾尽全力对抗,双方在战略意志层面形成微妙平衡,美国难以速战速决。作战环境方面,美国主要依靠海上舰队,补给、维护和情报分析等需耗费巨大成本。胡塞武装则背靠本土作战,在这方面占据优势。此外,胡塞武装采用低成本远程无人机等方式反击,虽武器装备处于劣势,却能造成较大威慑力,在战术层面也形成了一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