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岛:崇美“公知”哪儿去了?_热门快报_资讯_绿达之家网[Lvda56.com]

侠客岛:崇美“公知”哪儿去了?

   2021-09-19 23:49:22 互联网绿达之家网155
核心提示:原标题:[岛叔说]崇美“公知”哪儿去了?“最后一架C-17运输机已从阿富汗喀布尔国际机场起飞。”随着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麦肯齐一声宣告,美军在阿富汗近20年的军事行动迎来剧终。

原标题:[岛叔说]崇美“公知”哪儿去了?

“最后一架C-17运输机已从阿富汗喀布尔国际机场起飞。”随着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麦肯齐一声宣告,美军在阿富汗近20年的军事行动迎来剧终。

20年前,世贸双子塔倒塌,数千人伤亡。20年间,美国以“反恐”之名四处出兵,硝烟弥漫中,数十万平民死伤、上千万难民无家可归。20年后,美国拍拍屁股走人,留下满地疮痍。

最初师出有名的“反恐”却结出“越反越恐”的苦果,尴尬的不仅是美国,还有国内一帮曾为美国对外战争摇旗呐喊的崇美“公知”。

美军从阿富汗撤离。图源:俄媒

美军从阿富汗撤离。图源:俄媒

2001年“9·11”事件后,中国舆论场上曾充斥着这样的声音:“整个世界为‘9·11’震惊,上帝为之流泪”“这是美国人民为捍卫正在建立之中的全球自由秩序所付出的超常代价”“今夜我们都是美国人”“如果不为‘9·11’哭泣,就是和恐怖分子站在一起”……

应该说,美国在“反恐”战争初期的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同情,恐怖主义是全人类之敌。但“反恐”战争没打多久,美国逐渐暴露出霸权主义的本性,军事行动逐渐变味。

比如2003年,或许受到阿富汗战争初期一系列胜利的鼓舞,美国开始把枪口对准了伊拉克,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罪名为由,公然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2017年以来,美国又借口“阻止叙利亚政府使用化学武器”,同样绕过联合国直接空袭叙利亚,造成大量无辜民众伤亡。

可以说,美国的“反恐”战争早已变成军事扩张的幌子。但可笑的是,当全世界有识之士一致谴责美军入侵其他主权国家、残杀无辜平民的时候,国内竟有“公知”赋诗以表“感激”:

“你的笨重的军靴,跋涉在伊拉克沙漠的地平线/那是人类文明的走/如果你倒下了,人类将失去正义的脊梁/如果你的国家垮掉了,人类将回到中世纪的蛮荒/美国兵,请允许我喊你一声‘brother’!”

简直令人作呕!“公知”们为美军大举侵入中东鼓与呼,吹捧“美式民主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当美军深陷战争泥潭时,他们又解释称“民主总要付出代价”。至于那些死于战火的无辜平民,在“公知”眼中居然成了“世界反恐路上的无名英雄”。

可以说,为了给美式民主、军事扩张捧臭脚,这些“公知”早已没有了底线。

20年过去,曾受到“公知”力捧的美国“全球反恐战争”“大中东民主计划”成效如何?

有人说,“9·11”事发后,世界上只有两种恐怖主义:一是美国自己,二是美军在中东“培育”出的恐怖主义。毫无疑问,恐怖主义是全人类公敌,人人得而诛之。但问题是,美国的“反恐”战争夹杂了太多地缘政治私货。

“9·11”事件后,美国将恐怖主义列为国家首要威胁,制定了对“恐怖国家”实施“先发制人”打击的反恐战略。从单纯军事行动的“硬反恐”到四处推行“美式民主自由”的“软反恐”,美国各种名目“反恐”的结果,却是在世界多个地区点燃了火药桶。

最直接的就是这一系列对外战争,导致了当事国无尽的人道主义灾难。

据公开统计,美军入侵阿富汗后,当地3万多名平民无辜惨死,约1100万人沦为难民;伊拉克战争中,约20万-25万平民死亡,伊境内至今仍有约2500万枚地雷及其他爆炸遗留物未移除;美国一手炮制的叙利亚危机,直接导致38.7万人死亡、670万人无家可归,仅美军对拉卡市发动的所谓“史上最精确空袭”,就导致1600余名平民被炸身亡。

2003年6月,民众逃离喀布尔一处爆炸现场。图源:新华社

2003年6月,民众逃离喀布尔一处爆炸现场。图源:新华社

美军空袭叙利亚。图源:俄媒

美军空袭叙利亚。图源:俄媒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 绿达之家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绿达之家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联系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本文地址:http://news.tianlu58.com/35162.html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SiteMap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绿达之家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友情提示:买产品需谨慎
网站资讯与建议:ldzjw@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