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要生态系统修复超1亿亩
今天是全国生态日,数据显示,我国已开展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保护与修复工程,重要生态系统的修复规模超1亿亩。近年来,我国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确立了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与长江重点生态区以及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和海岸带为框架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这一系列举措推动了一体化保护修复的深入实施,"中国山水工程"更是被列入联合国首批世界十大生态恢复旗舰项目,生态治理政策、标准不断出台,国际生态合作也在加强,形成了全方位的保护治理模式。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副司长卢丽华指出,“十三五”期间,生态修复覆盖面积超过1亿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达480万亩,海岸线整治与滨海湿地修复成效显著,红树林面积增至45万亩。未来,将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修复的制度、规划、标准,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统性保护与治理。
自然资源部将继续强化历史遗留矿山修复监管,推动近岸海域生态恢复,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并启动“大美自然”建设行动,科学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在防沙治沙领域,我国作为受荒漠化影响严重的国家,正通过创新方式转变沙漠面貌。以库布其沙漠为例,光伏电站的建立不仅利用了丰富日照资源发电,还发挥了光伏板遮阳作用,促进植被生长,实现了生态与能源的双赢。类似的技术与“沙膜”技术在新疆和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应用,不仅成功绿化了大片沙漠,还促进了耐旱作物种植及经济作物的发展,提升了土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