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地区,一位男士为了结婚支付了23万彩礼,这笔费用对他这样依靠种田和打工谋生的人来说,积攒起来相当不易。彩礼、订婚红包、结婚时所需的“三金”等习俗导致的攀比现象日益严重,原本喜庆的婚礼却往往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引起矛盾冲突。近年来,涉及彩礼的纠纷案件数量呈现上升趋势,民众对于高额彩礼的不满情绪也随之增加。为应对这一社会问题,今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的法律规定,旨在为处理此类案件提供法律指导,帮助缓解矛盾。实践中,法官如何平衡双方利益,如何引导公众理性看待彩礼,促进形成节俭文明的婚嫁风气,成为关注焦点。
彩礼的定义在不同地区有着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现金、首饰等,如“改口费”等特定风俗也被视为彩礼的一部分。例如,一起案例中,男方因感情破裂要求女方退还包含“改口费”在内的彩礼,法院最终将其认定为彩礼范畴。另一案例中,对于彩礼的认定还包括了“衣服钱”、“四金”、“上车钱”等,显示出彩礼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规定》的出台,细化了彩礼返还的条件,特别是在共同生活时间短暂且彩礼数额过高的情况下,会综合考量多种因素来决定是否及如何返还。调解成为处理这类案件的重要手段,法官在遵循法律规定的同时,也注重调解双方情绪,力求达成共识。
高额彩礼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中央连续多年强调治理该问题的重要性。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会考虑当地经济状况、家庭实际情况及习俗,判断彩礼是否过高,并据此作出判决。最高法希望通过典型判例,引导社会风气转变,支持高额彩礼的专项治理行动。
此外,一些地区的基层组织也在积极推动婚俗改革,如河北省河间市的大庄村,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成功遏制了高额彩礼的风气,实现了婚嫁成本的合理化,有效减少了因彩礼引起的纠纷。法院也通过设立工作站、巡回审判等方式,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宣传法治观念,促进文明乡风建设。
综上,从司法实践到基层治理,社会各界正共同努力,旨在逐步消除高额彩礼带来的负面影响,推动建立更加健康、理性的婚姻观念和习俗。